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18〕28号),对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工作有力、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的27个市、县(市、区、旗)予以督查奖励。2018年对表彰市、县(市、区、旗)在PPP项目以奖代补政策评审时予以优先支持,对于进入中央财政PPP示范项目名单且通过评审的新建项目,投资规模3亿元以下的项目奖励300万元,3亿元(含3亿元)至10亿元的项目奖励500万元,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项目奖励800万元;对表彰市、县(市、区、旗)在2019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PPP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补助时给予优先倾斜和支持。中国财经报社PPP版对表彰市、县经验做法进行“国务院表彰的推广PPP模式有力市县”专题宣传。
图为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供水项目水源地。张雨馨 摄
沛县用PPP模式,让政府和社会资本“联姻”,撬动更大的资本“蛋糕”,成为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沛县样板”。
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入选首批“中国好水”的江苏省徐州市微山湖,正是沛县供水PPP项目的水源地。清澈的微山湖水从湖西水源地取水口出发,通过原水管线,来到沛县地表水厂,经过六道先进的制水工艺生产出标准的自来水,进入沛县千家万户。
2016年,沛县运用PPP模式,将供水项目整体打包移交给有经验的社会资本方打理,在盘活了政府存量资产的同时,为提高城市排水服务效率和水平,更好地改善环境、保障民生,注入了新的动力。如今,靠打水井饮水的沛县主城区和北部镇区的30万居民,终于吃上微山湖的水。
“喝着微山湖水,真的很享受”
据沛县财政局局长李颖介绍,沛县紧邻微山湖,但直到2016年才喝上微山湖水,在此之前,该县居民生活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种田的却吃米糠,卖盐的反而喝淡汤”,一度成为沛县老百姓的调侃之语。
“我们以前喝水全靠扁担挑,大旱时节得到几里开外的河里去挑,后来打水井开采地下水,但是水质太硬,好像听说水里加入了次氯酸钠消毒,喝多了牙齿会发黄。那时家家户户常备白醋清除水壶的水垢。后来收入提高了,我们宁愿买矿泉水,也不喝自来水。”沛县大屯街道居民刘福军对记者说,他对曾经的饮水经历记忆犹新。
除了水质偏硬外,居民的用水量也难保持稳定。沛县原水厂厂长丁琪向记者介绍说,沛县的老自来水厂单井的辐射能力有限,出水量常常不稳定,赶上夏天需水量大的时候常常供应不上。
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是民生之要,守着“中国好水”却没水吃,一直成了沛县历届领导班子的心病。2015年,沛县决定启动供水PPP项目,项目涉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地表水厂、市政管网、污水处理厂,囊括城乡一体、供排一体、厂网一体,属国内少见的县域供水“三体合一”项目。
可复制的“沛县样板”
如何让百姓喝上放心水,是困扰不少地方政府的难题。
2015年,沛县政府专门成立供水项目PPP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项目发起部门水利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财政、发改、规划等20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供水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
李颖介绍说,“考虑到项目的县域示范效应,同时也是沛县乃至徐州市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PPP项目,在报经徐州市财政局批准、实施方案提请省财政厅审核备案后,我们委托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依法通过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实施。这种采购方式在现在来看并不稀奇,但在当时却开创了江苏省县级PPP采购先例。”
2016年8月,沛县供水PPP项目正式签约,进入实施程序,上市公司成都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以6.01%投资回报率成功中标,沛县政府授予项目公司30年的特许经营权。同年,政府和社会资本方按照总投资的30%共同以现金出资4.512亿元作为项目资本金,成立沛县兴蓉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其余70%通过债务融资解决。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政府往往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沛县用PPP模式,让政府和社会资本“联姻”,撬动更大的资本“蛋糕”,成为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沛县样板”。
据沛县兴蓉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华介绍,供水项目总投资15亿元,计划建设地表水厂、第二水厂和13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市政管网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部分由社会资本承担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期满移交的职责,存量部分则由社会资本支付一定的经营权转让费,获得运营权,并在合作期满移交。
“沛县样板”的亮点在于,沛县政府没有将融资作为首要目标,社会资本方兴蓉环境也没有将工程利润作为最大目标。为了支持沛县供水PPP项目建设,县财政局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2016年供水项目获得省级PPP试点奖补资金570万元,2017年获得财政部示范奖补资金800万元。数据显示,仅2017年,项目公司总供水量1991万吨,日均供水量5.5万吨,出厂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
不仅如此,“沛县样板”格外强调以人为本。人员如何安置一直是存量PPP项目难题。李颖告诉记者,沛县老地表水厂的员工共计有164人,此前都是由财政来承担人员支出,为了平稳过渡,最终这些人全部被聘用到新成立的项目公司。新地表水水厂员工李永说,他们加入到新公司后,由于企业工资更灵活,能够有些加班费用,收入还略有增长,而且集团时常会有专业技能培训。“当时新公司成立时,我们得到的承诺是工资收入不低于3年平均水平,当时大家还十分担心是否能兑现,没想到现在每年收入都在增长。”李永说。
PPP项目增强百姓获得感
“PPP项目是基于契约的公平交易,只有让双方都获益,才能长远进行下去。”李颖表示,在供水等民生项目上,政府首先要考虑居民福祉,要进行全过程监管。比如,在水价等关键环节组织听证,因调价出现的差额部分则由财政进行适当补贴,以保证社会资本方利益,从而实现共赢。
PPP模式不仅提升百姓的获得感,也助力沛县村镇经济的全方位发展。去年11月,沛县敬安镇以PPP模式实施小城镇创建,一揽子推出研发中心、辣椒科创小镇、道路施工等34个子项目,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敬安镇党委书记王明运说,借力PPP,敬安打造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正在火热建设中,项目明年底建成后,将引进成长性较强的中小企业入驻,成为助推调整产业结构的全新平台。
一个个项目有序推进,让沛县正经历着新模式带来的改变。目前,沛县已落地实施7个PPP项目,总投资59.58亿元,其中6个落地项目撬动社会资本投资57.58亿元,民营企业参与率达50%。南京金埔、黑龙江建工、中核华兴等大企业积极参与PPP项目建设,在供水供热、园区开发、城镇化建设、保障性安居等领域多点开花。
“我们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作为核心,努力找到公共服务成本与质量的最佳结合点,切实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和水平,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沛县常务副县长张长缨说。(本报记者 张雨馨 通讯员 张勇)
来源:中国财经报